Content on this page requires a newer version of Adobe Flash Player.

Get Adobe Flash player



 
 
精 神 病 的 成 因 仍 未 能 有 一 套 全 面 的 解 釋 , 但 一 般 來 說 , 可 有 以 下 的 因 素 :
a. 生理因素:腦部化學物質失調、腦部受損、身體疾病。
b. 環境因素:
  1. 生活壓力 — 繁多的工作、複雜的人際關係等都帶來壓力,影響個人情緒。  
  2. 重大轉變 — 突發之事情 (如親友死亡,交通意外,移民) 所帶來之壓力往往會發生在發病前的時間,但這並不代表壓力是成因,只可看作為誘因,催促發病而已。
  3. 創傷經歷 — 摰親離世、遭遇災難,當中痛苦久久未能消除。  
  4. 缺乏支援 — 缺乏親友的支持,從旁協助,安慰與聆聽。因此,性格孤獨,比較容易出現精神問題。
c. 遺傳因素:精神分裂症、躁狂抑鬱症等都有遺傳傾向。
       
     

 

 


引致精神病的因素  
『思覺失調』是…
正 確 觀 念
1. 早期不正常精神狀態
2. 患者的思維、情緒及感覺會與現實脫離
3. 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
4. 較大機會發生於年齡介乎15至25歲的青少年身上
5. 根據資料顯示,大約100人當中便3人曾經歷『思覺失調』病發。在香港,每年大約會700人出現這種精神狀態
6. 若能及早察覺和尋求適當治療,病情能較早受到控制,大部份患者可以完全康復
       
錯 誤 觀 念
錯誤一、『思覺失調』是無法根治的
- 『思覺失調』是早期的不正常精神狀態,只要及早治理,大部份患者都能完全康復。
錯誤二、誤以為患上『思覺失調』的人撞邪
- 研究顯示『思覺失調』跟壓力、遺傳、濫用藥用和腦部病變有關,撞邪純粹是迷信之說,並沒有科學根據。
錯誤三、藥物只有抑壓作用,並會有上癮、『越食越深』的危險
- 抗精神病藥能有效減退『思覺失調』的病徵,使患者情緒、思想、行為方面都能得以穩定。抗精神病藥並不會使人上癮,醫生一般都會由低份量開始處方,再作適當的調校,務求能達至最合適的處方。
 
 

病發的階段

『思覺失調』的病發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:
先兆期 → 活躍期 → 康復期
 
第 一 階 段 : 先 兆 期
- 當病發前,患者通常經歷數月至數年的早期徵狀
- 早期徵狀並不明顯及難於察覺
- 患者在思想、行為和情緒上有一些異常轉變
 
在早期階段:家人和朋友會察覺一些早期徵狀:
思想方面:
- 產生不正常想法
- 思想變快或變慢
- 感覺事物與以前有別
 
行為方面:
- 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
- 在工作上或學習上表現退步
- 失去動力和活力
- 社交退縮
- 做出怪異的行為或動作
- 疏於自理
- 睡眠失調
- 言語紊亂
- 食慾改變
 
情緒方面:
- 猜疑
- 焦慮
- 緊張
- 擔憂
- 憤怒
- 急躁
- 情緒低落
- 情緒波動
- 表情呆滯
 
 
第 二 階 段 : 活 躍 期
- 患者出現明顯的『思覺失調』徵狀
- 常見的有幻覺、妄信、思想及言語紊亂、行為或情緒轉變
 
幻覺
- 幻覺是一些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而產生的感覺,患者通常會聽到或見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
 
妄信
- 妄信是一些牢固而又錯誤的信念。不管有任何相反的証據,也不能令患者改變這個信念,例如覺得被逼害、思想被控制。
 
思想及言語紊亂
- 思想難以集中
- 思想變得快速或遲緩
- 說話含糊不清或內容貧乏
 
情感轉變
- 感覺會無緣無故地改變
- 產生怪異的感覺
- 情緒波動,有時感到極度興奮、有時感到極度低落
- 對事物提不起勁、變得漠不關心、表現冷漠
 
行為轉變
- 無故哭笑、發怒
- 自言自語
- 與死物對話
- 變得極為好動或沉默寡言
 
 
第 三 階 段 : 康 復 期
- 患病後必須立即接受治療
- 康復的模式和時期因人而異
- 病情穩定後仍需要定時服藥和覆診
- 需要社交及生活的融合
 
治療方法
1. 藥物治療
- 藥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擔當了很重要的角色,它們對控制情緒及減退『思覺失調』的病徵有顯著幫助。
- 醫生會考慮適合的藥物治療患者的病徵,患者及家屬能與醫生保持良好的溝通最為重要。
2. 輔導及心理治療
  除了藥物治療外,輔導及心理治療可協助患者處理患病帶來的心理及情緒困擾,輔導及心理治    療可因應不同的個人需要而設計。治療範圍包括:
- 學習壓力和人際關係處理
- 紓緩負面情緒
- 學習積極的思想
- 協助康復者重新投入生活
       
     

 

 


 
『抑鬱症』是…
有人稱為『心的感冒』,是常見的情緒困擾,與一般的『不開心』程度上有所不同;是指低落情緒持續揮之不去或過份劇烈,以致影響到身體功能、思想及行為。
 
『 抑 鬱 症 』 的 徵 狀
青少年抑鬱症的徵狀與成年人相類似,有些較易辦認,有些則較為隱藏。普遍來說,以下的表現方式較常見於青少年身上:
- 暴躁易怒、容易發脾氣、經常看起來很敏感、好爭辯而充滿敵意
- 緊張憂慮、很難經歷愉快的感覺
- 社交退縮、孤立自己、朋友變少
- 不顧儀容台無心打扮
- 常出現多種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,如頭痛、頭暈、腸胃不適等或過份擔心身體健康
- 校內表現退步、如常犯錯、成績滑落、欠交功課、經常遲到缺課等
- 不想參加團體或課堂活動,對平常感興趣的課外活動也失去興趣
- 其他行為問題,如打架、離家出走、逃學、濫用藥物
- 嚴重者會有自殺或自虐行為,如界手等
- 缺乏精力,常有身心疲累的感覺
       
 
       

抑鬱徵狀九大鬼小測試

你想知道自己或你的朋友有抑鬱的情況嗎?
情緒低落
對大部份活動、事物或以往的嗜好失去興趣
體重減輕或增加;食慾不振或飲食過度
常常失眠、早醒或睡眠過多
動作緩慢或坐立不安
容易感到疲倦或失去精力
無價值感、覺得自己是個無用的人、過份的自責或內疚
難以集中精神、思考能力感記憶力減退、常難作決定
反覆出現死亡或自殺念頭、或企圖自殺
如果你有五個或以上的徵狀,而這些徵狀又持續出現超過兩星期,並且影響你日常生活的表現,那反映你的『不開心』可能已超越一般的程度,並需要尋求進一步的幫助。
   
治 療 方 法
藥物治療
抑鬱症患者腦內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,因而引起睡眠及飲食失調、精力下降、思維呆滯及紊亂、無精打采等現象,而抗抑鬱藥有助調節這些化學物質,進而改善抑鬱情緒和減輕徵狀。有研究顯示大約80%的患者按時服用抗抑鬱藥之後可以明顯改善抑鬱情況。有些青少年及家人抗拒接受藥物,擔心會上癮和副作用過多。其實抗抑鬱藥是不會上癮的,而且九十年代的新型抗抑鬱藥物副作用很輕微,可以放心服用。另外,有些青少年會按自己的感覺擅自停藥,可是,抗抑鬱藥與即時見效的藥物不同,平均需要服用二至六週才可以見效,而且就算徵狀己減退,也需要繼續服藥一段時間,以減低抑鬱症復發的機會。
   
心理治療
心理治療的形式可分為個別、小組或家庭輔導,其中以最多成效研究支持的認知行為治療法為主流。由於抑鬱症患者常以負面的想法去解釋事情,無論對自己、別人或將來都很悲觀,認知行為治療法不單可以幫你變改扭曲的想法和信念,更可助你建立信心,從而減輕情緒困擾。當然,透過輔導和不同的行為練習,你也可學習更多有效處理情緒的方法,增強社交技巧和解決問題能力,減低復發的可能力,活出更亮麗的人生。
   
支援網絡
抑鬱症患者常在『其實你不懂我的心』的陰影底下,是十分需要家人、朋友、老師和同學的支持和諒解。在治療的過程中,很多時都會動員患者身邊的人給予多點關人、忍耐、希望鼓勵,以及細心觀察患者的情緒和行為。而在康復時期,則需要幫助患者增強支援系統,鼓勵他繼續面對和應付生活上的挑戰。
       
     

 

 


 
 
徵狀
持 續 性 憂 慮 : 若 擔 憂 狀 態 超 過 6 個 月 以 上 , 且 有 以 下 的 徵 狀 , 就 視 作 患 上 廣 泛 性 焦 慮 症 。
a. 情緒方面
- 過份擔心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,例如個人健康、兒女、住屋問題等,又或無緣無故地擔心起來。
b. 生理方面
- 坐臥不安,注意力難集中,對外界刺激產生過份驚跳反應,容易驚醒,難以入睡,還會心悸、頭暈、多汗、腹瀉、胃部不適、吞咽梗塞、氣促、呼吸困難、胸口痛、作悶、忽冷忽熱等。
       
     




 
 
徵狀
a) 強 迫 性 意 念 (Obsessions)  
- 突然在腦海出現的思想、衝動或影像
- 這些意念不單是金對現實生活問題的過度憂慮
- 患者企圖壓抑這些意念但往往仍然持續出現
- 患者可以理解這些意念是自己思想的一部份(而不是外來的干擾) 
   
  常見的強迫性意念:  
- 有關病毒傳染、感染、蔓延
- 有攻擊或可怕的衝動
- 性的聯想
- 鬼、神等一般人禁忌的聯想 需要事情遵照特殊程序或次序
- 對事情多番懷疑
       
b) 強 迫 性 行 為 (Compulsions)  
- 重覆的行為(例如洗手、檢查等)或思想活動(例如數數字、唸字句)  
- 這些強迫性的行為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或減少不安 常見的強迫性行為:(過度及重覆的;一般牽涉一段長時間)
- 清潔物件,例如身體的部份、日常生活的用具等
- 檢查物件,例如爐具、門窗、衣物等
- 數數字
- 祈禱
- 靜靜地唸一些字句
 
a) 治療方法
- 患者通常會接受名為「認知行為治療」的心理治療,其原則是「面對」及「不反應」(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)。讓患者面對擔心、害怕的情境中,同時對自己的強迫行為「加以制止」。起初患者的焦慮可能會增加,但這種情緒會逐漸消失,最後體會到就算不做這些強迫行為也不會有什麼災難性後果。若強迫性的意念不斷出現,可以用思想暫停或思想轉移方法。在治療的過程中,如親友能同時給予安慰、鼓勵,效果更好。
   
b) 藥物治療
- 具有影響血清素效果的藥物可以減少強迫症的症狀。這些藥物包括某些抗抑鬱藥,如 : Fluoxetine ,Clomipramine 。不過這些藥物在最少2至3星期才開始發揮作用。若症狀改善之後停藥可能再復發。所以一般都會建議同時進行認知行為治療。
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


 


 
 
所 謂 『 預 防 勝 於 治 療 』 , 我 們 必 須 經 常 注 意 精 神 及 心 理 健 康 。
   
1. 適當的營養
- 人體腦部的化學物質,需要不同的物質組成,例如:蛋白質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,以攝取均衡營養有助維持腦部化學物質的平衡。
   
2. 睡眠充足
-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與情緒不穩及認知能力降低有關,而且長期睡眠不足會令腦部活動有明    顯減低,所以有充足睡眠對精神健康十分重要。
   
3. 適量的運動
- 運動時腦部會釋放令人感到愉快的安多酚,而且運動可增加腦部血流量,帶來更多營養,  使腦部功能健全運作。
   
4. 保持腦筋活躍
- 腦部跟身體其他部份一樣需要適量活動,經常接觸外界事物,例如閱讀書報,多思考和與  別人討論,使腦筋保持活躍。
   
5. 建立良好的人際支援網絡
- 人與人之間的支援網絡有助紓緩壓力,積極參與不同的群體活動,擴闊自己的社交圈子,  令生活更充實豐富。
   
6. 培養積極的人生觀
- 人若常抱有負面的想法,便很容易不開心和鑽牛角尖,多嘗試從正面角度思考。學習積極  及樂觀一點,有助保持心理健康。
   
       
     

 

 

Powered by Smarter21.com